為何會肩頸痠痛呢?
由於現代生活形態改變,坐式生活多於勞動生活,加上現在人們使用電腦或手機的頻率增加,不知不覺中,肩頸痠痛找上門。
根據研究顯示,高達八成以上的人,都有過肩頸痠痛的經驗,且現在有肩頸痠痛狀況的年齡大幅降低,但卻沒有正視這問題,等到發作頻率增加時,可能已造成不可逆的問題。
事實上肩頸酸痛是可以預防的,透過正確姿勢的調整及正確運動,就可以遠離腦人的肩頸痠痛。
肩頸痠痛與頸椎有密切的關係,正常的頸椎是靠頸椎椎間盤、韌帶、頸部肌肉,與肩部肌肉的之間的張力及拉力來完成支撐的力量,如果這個力量不平衡,就會產生肩頸痠痛的症狀。
造成肩頸痠痛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姿勢不良」所導致,不良的上半身姿勢則會出現頭部前傾(頸椎的自然彎曲消失或減少)伴隨著圓肩,也就是中背部(胸椎部位)後曲增加、肩胛骨聳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上交叉症候群。
更嚴重的狀況,可能是「頸椎退化」,退化可能的狀況有 :
1. 頸椎間盤病變: 有彈性的椎間盤連接椎體。使頸部可以做有限度的活動,同時也充當避震器的角色,隨著年齡的增長,長期不正確的使用或外力的傷害都是產生頸椎間盤病變的原因,關節炎也會導致椎間盤退化和骨刺增生,一旦壓迫到神經,就會引起疼痛。
2. 頸椎狹窄: 椎間盤經過經年累月的使用逐漸脫水退化失去彈性,原來做為避震器的功能也逐漸喪失,這時人體為維持脊柱的穩定度,骨頭的部份開始長骨刺,韌帶的部份開始肥厚甚至於鈣化,相形之下頸神經根通過的脊椎神經孔就變得狹窄。
3. 骨關節炎: 頸椎關節也會日趨退化,症狀是脖子痠痛常會擴散到肩膀和兩肩胛骨之間,這種痛常常早上起床後厲害,之後減輕,到了傍晚、晚上又再度厲害。曾經有過頸椎扭傷的人較容易發生。
造成這個症狀主要是因為肌肉的不平衡引起,通常是胸大肌、胸小肌、闊背肌、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胸鎖乳突肌、斜角肌等緊繃且較強;相較下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前鋸肌、肩袖肌群、深層頸屈肌等肌群則較軟弱無力。
主要是因為縮短緊張的肌肉和無力拉長的肌肉連接成線的話,側面觀形成了一個「X」字。
這些緊張和無力的肌肉牽拉我們的骨骼導致一個不正確的體態。如上圖:
上交叉症候群對外觀帶來的影響:
1. 圓肩、駝背。
2. 頭部前傾。
3. 肩胛骨隆起。
4. 烏龜頸(頸椎前凸)。
1. 不美觀:駝背、圓肩在形體上給人一種不美觀的形象。
2. 壓迫頸椎:頭部前傾,頸椎曲度變小甚至消失,會壓迫頸椎之間的神經,嚴重的會引起頭痛,以及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和手臂麻痺。
3. 呼吸不順暢 : 胸闊沒有打開,攝入氧氣減少,體內廢物排出受阻,間接影響身體供能,容易在體內累積毒素。
4. 心臟負擔重 : 圓肩姿勢使橫膈膜處於緊張縮短狀態,造成對大動脈和腔靜脈的壓迫,使心臟工作負擔加重。
如何改善上交叉症候群呢?
除了日常保持良好的姿勢之外,我們可以藉由正確姿勢調整,搭配正確運動訓練,先放鬆緊繃肌肉,後訓練無力肌肉來改善。
下周會帶大家認識甚麼樣的運動可以有效改善~請繼續關注我們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