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肌少症

骨骼肌減少症是一個新興的疾病,雖然是到近十年大家才開始重視這個疾病。

但其實早在1989年就被首次提出,並注意到了年齡相關的肌肉量減退會對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並於1997 年提議使用骨骼肌減少症即「肌少症」這一術語,直到2010年歐洲在世界上首次成立了針對骨骼肌減少的工作組,並提出相對的共識,讓大家知道肌少症這疾病。

從字面解析「肌少症」,就是肌肉數量和力量減退的疾病,國際上目前尚無關於肌少症的一致性定義,各界的分歧點主要在「肌少症」到底是一種疾病狀態還是正常的老化過程。


綜合各界的觀點,一般認為「肌少症」是以漸進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質量及肌力減退,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的一個過程,國內65歲以上男性長者平均每5人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女性長者則是每6人就有1人,會隨著增齡,骨骼肌纖維的體積和數量減少、力量減退, 可能因此提高疾病發生率,造成生活品質降低、失能。嚴重甚至是死亡。

在正常老化前提下,肌肉質量本就會逐漸下降,40歲以上每10年下降8%,70歲以上每10年下降15%,隨著年齡愈老流失愈快。因此超過70歲以上民眾應該要特別注意,除了定期檢測外,適量運動,才能有效預防肌少症,讓老年生活更有品質。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貼文記得幫我們 按讚👍+分享 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膝蓋知多少?

如何預防及改善肌少症呢?

認識功能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