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與糖尿病關係
高血糖會讓骨骼肌的肌肉量下降,一方面是胰島素阻抗會導致蛋白質無法合成肌肉,另一方面則是高血糖本身就會促進肌肉分解。
因為肌肉與身體的蛋白質儲存、調整血糖有關,所以肌少症與糖尿病及新陳代謝症候群有關。
其中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人有較高的機率罹患肌少症的原因為胰島素阻抗性,胰島素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能力下降,故肌肉質量、力量下降,所以患有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肌肉會加速流失。
另外,運動可以控制血糖的機制為:骨骼肌會使用血液中的葡萄糖當作能量;且可增加胰島素敏感度,促進血液中葡萄糖的儲存,維持血糖穩定。故骨骼肌肉在控制血糖扮演著重要角色。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運動維持肌肉質量與力量,是極為重要的,高血糖同時也要透過肌肉來幫助代謝,如果強迫自己去運動,增加肌肉量,可以反過來改善胰島素阻抗的問題,讓細胞可以吃到糖分,就不會去分解肌肉,同時也增加蛋白質的合成,變成正向的循環。
老化造成的肌肉流失,或者坐式生活型態活動量不足,都會使肌肉量及肌力下降,最後演變成肌少症;可協助控制血糖穩定的肌肉減少,胰島素敏感度下降,糖尿病的發生機率就會提高了。
糖尿病引發的神經病變會讓肌肉收縮功能變差,甚至肌肉萎縮,可以說肌少症與糖尿病有密切的關係。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貼文記得幫我們 按讚👍+分享 唷!
留言
張貼留言